技术创新: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土壤

具身智能机器人:工业场景的”新工人”
2025年,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升级成为最大亮点。上海作为全国首个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试点城市,已有近百台沪产机器人进入汽车制造、物流装配等场景:
- •多模态感知:通过视觉、力觉、激光雷达融合技术,机器人可实时识别人员、设备、物料的动态障碍,保障人机混场作业安全;
- •双臂协同:优必选等企业的机器人配备高精度操作模块,能适配不同尺寸、重量的周转箱,搬运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40%;
- •自主纠错:异常情况下机器人可自主恢复作业流程,故障率较传统自动化设备降低70%,工人得以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,转向更具价值的技术操作。
“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在重塑制造业生产模式,五年内有望催生万亿元级市场。”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,将以物流装配、工业制造为牵引,打造标杆性应用场景。

关键核心技术:从跟跑到并跑

在工业机器人领域,上海开普勒机器人的”K2大黄蜂”展示了核心技术突破:其关键零部件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峰值推力达8200牛顿,而此前该部件长期依赖进口。类似突破还体现在数控机床的高精度主轴、风电叶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等环节。”过去我们‘造得出’,现在要‘造得精、造得便宜’。”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表示,2025年上半年,机械工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.1%,高于全国规上工业平均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