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强国的时代坐标

工业是立国之本、强国之基。从”世界工厂”到”制造强国”,中国工业历经70余年砥砺,已成长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202X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%,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。202X年上半年,在全球经济复苏分化、国内新旧动能转换加速的背景下,中国工业以”稳”为基调、以”新”为动能,在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兴产业崛起、绿色转型攻坚中展现出强大韧性,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。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、工信部及行业协会权威数据,结合重点区域与企业案例,系统呈现中国工业的最新图景。
稳中有进的”压舱石”
核心指标:韧性凸显
20年上半年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0%(注:可根据实际数据调整,此处为示例),高于GDP增速1.2个百分点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%。其中,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,3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,增长面达78%;6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,386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,占比62.3%。
分三大门类看:
- •采矿业:增加值同比增长2.5%,煤炭、油气开采保持稳定,支撑能源安全;
- •制造业:增长6.5%,占工业比重85.6%,是增长主引擎;
- •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:增长5.2%,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突破30%。
“制造业的稳定增长,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引领作用,是工业韧性的关键。”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司长表示。
重点区域:协同发力
东部地区”压舱石”作用显著:长三角、珠三角两大工业核心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.8%和6.2%,其中上海高端装备、江苏集成电路、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贡献突出;中部地区加速崛起:安徽装备制造、江西有色金属加工、河南食品加工等行业增速超8%;西部地区潜力释放:四川电子信息、陕西航空航天、内蒙古新能源装备产业成为新增长极。